泡温泉的三大作用
浮力作用。温泉的矿物度越高,比重就越大,浸浴时产生的浮力也越大,人体浸浴时所感受到实际的重量明显减少。泡温泉由于体重变轻,人的运动变得比较容易,故对某些肌肉、关节及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肢体运动障碍的康复有利。
压力作用。人在温泉中,全身要承受水的压力作用,人会感觉呼气易,吸气难,这可以加强机体的呼吸运动和气体代谢。此外,泡温泉这种压力会压迫体表的血管和淋巴管,促使血液向心回流,由此引起体液的再分配。如果人为地使水流加速,产生波浪等,则会发挥温泉浴的机械刺激作用,这样可加速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
化学刺激作用。 这是矿泉浴治疗的特异作用。在浸浴中,有些矿物质成分可通过皮肤进入体内,有的虽不能经皮肤吸收,但却能附着于皮肤上对神经末梢产生作用。还有一些气体成分则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而发挥作用。
三个不能泡
过劳。 过于劳累,身体自动调节体温的能力下降。此时泡温泉,身体遇热时血管却未能好好扩张,因而不能妥善散热,使得器官过热,出现如中暑一样的情况。尤其是长途跋涉疲劳过度,不可骤然入温泉,须稍做休息,待体力恢复后再行浸泡。
太饱或太饿。 太饱的话,胃与皮下散热的血管都要争血液,影响消化之余,亦可能引起胃抽痛;太饿,则会因血糖低而晕倒,须饭后小睡或稍休息再行浸泡。
过量饮酒后。 酒精本已令血管扩张,遇上温泉的热力,皮下血管要扩张散热,相对较少血液流向脑部,因而引起神志迷糊。酒后须熟睡养息后才能浸泡,否则沐浴刺激血行,致使体力消耗殆尽,恐生意外。
三类人不宜泡
心脑血管疾病者不宜久泡。 一般来讲,温泉的温度较高,人体容易大量出汗、心跳加快,心脏耗氧量增加。同时,由于泡温泉时人体温度升高,出水后温度下降,一热一冷,短时间内引起血管扩张和收缩,这些都是引起脑中风及心肌梗塞的诱发因素。所以,有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泡温泉要格外慎重。专家建议,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在规则服药的前提下,可以泡温泉,但每一次最好不超过20分钟,起身时应谨慎缓慢,以防因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导致头昏眼花而跌倒。
糖尿病患者不宜长时间泡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较好、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泡泡温泉,但不宜长时间泡洗热水澡、蒸桑拿浴和泡温泉,因为水温过高可让患者注射的胰岛素吸收加快,而且长时间身体过热使机体能量消耗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很容易出现意外。而且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都伴有周围神经病,手掌、脚掌感觉异常,易麻木,因此对温度的敏感度较差,容易因为长久浸泡造成烫伤而自己不知。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洗澡时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水温不要超过40℃,以免出现意外。
过敏性皮炎者慎入温泉。 温泉所含的硫磺及其他酸碱物质可以消炎杀菌,对一般感染性或寄生性皮肤病很有疗效,但有时也会刺激皮肤使伤口恶化,甚至导致“温泉性皮肤病”,因此对于部分皮肤病患者,不宜泡温泉。对于患有湿疹、异位性皮肤炎等的人来说,泡在热水中过久,由于加速皮肤水分的蒸发,破坏皮肤保护层,也容易导致症状的加重。皮肤有伤口、溃烂或皮肤有严重感染、霉菌感染的人如香港脚、湿疹的患者就不适合泡温泉,因为这样不但会污染水质,还会使伤口恶化。过敏性皮肤疾病患者也不适合浸泡在高温的泉水中,以免使皮肤出现发痒、红疹块状的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