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简牍博物馆是目前世界唯一一座集简牍收藏、保护、整理、研究和陈列展示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专题博物馆,也是长沙一个重要的文化景点和对外开放窗口。本馆占地30亩,主体建筑面积141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6000平方米,库房面积3000平方米。本馆简牍藏品主要为1996年出土的14万枚三国孙吴时期纪年简牍和2003年发现的2万余枚西汉初年纪年简牍,另外,青铜、漆木、书画、金银等其它藏品约3500件。
长沙简牍博物馆是长沙市政府为专题保护1996年长沙出土的14万枚孙吴时期纪年简牍而斥巨资打造的一个文化品牌,该馆始建于2000年,主体建筑2003年完成,2005年6月完成装修和陈列布展工作后试对外开放。
本馆建筑风格采用魏晋时期高台建筑和中国现代园林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形式,馆舍建筑形式新型,采光效果好,给观众和专家、学者提供了一处集参观、休闲、研究于一体的文化殿堂,得到了领导、专家和观众的普遍好评。
位于长沙市天心阁和白沙古井之间的长沙简牍博物馆,设计为汉代风格,借鉴了三国时期盛行的高台建筑形式。博物馆占地面积1.2万多平方米,一楼为3000余平方米的保护库房,主要用于对简牍的脱水、保护和保存;二楼为展示厅,展示已经整理出来的简牍和近年来在长沙附近出土的其他文物;三楼为研究中心。
1996年10月,长沙市走马楼一处工地中出土了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孙吴纪年简牍,共计14万余枚,超过此前中国历年出土简牍数量的总和。由于三国时期史料匮乏,这批吴简被认为是中国继殷墟甲骨卜辞、敦煌文书之后的又一“世纪考古大发现”。2003年12月,长沙走马楼又出土了1万余枚西汉时期简牍,以文字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汉武帝时期的西汉盛世风云。
为了让这些数量空前的文物充分发挥其文化功能,长沙市和国家文物局共同投资6600万元,建立中国最大的简牍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将集简牍的保护、研究、展览于一体,充分展示我们祖先创造的辉煌文明。
中国古代在纸张未发明之前,典籍、文书主要写在以竹、木为质地的简条上,再用丝线捆扎联结,便于阅读和保存。简和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宽度上,简细长,牍则更宽,能书写更多的内容,制作材料竹木皆可,但一般简多为竹,牍多为木。秦汉以前,简牍是使用最广泛的文书形式。
长沙简牍博物馆各功能区设计完善、布局合理,有独立中央空调系统,双向配、供电系统,完善的消防安全系统。在安全保障方面,该馆采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完善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在库房管理上,该馆严格库房管理,严把文物进出关,库房采用恒温、恒湿设备,确保文物藏品安全;在安防设备方面,本馆斥资200余万元,在各重要部位安装电视监控系统、震动报警系统和巡更系统,所有功能设备均与长沙市公安局110报警中心联动。